推動信息化建設 助力國有資產管理
—對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改造的思考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技術、新應用的快速迭代,數字政務、智慧政務不斷走向政府機關,如何讓目前已初具規模的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系統充分發揮作用,更好的助力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成為擺在各級財政、部門及單位面前的新課題。山東國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結合多年深耕國有資產管理經驗,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主流技術應用,剖析當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軟件存在的問題,對痛點及難點進入深入思考,不斷推動國有資產信息化建設工作,助力國有資產管理更上一個臺階。
關鍵詞:資產管理;改造;多維監管;績效評價
一、政策背景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家層面對全面加強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著力構建資產管理的新體系和新機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財政部在《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各級部門及單位要進一步加強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斷推動與財政平臺相關業務系統的對接,具備條件時,逐步上線各項資產管理申報與審批事項;著力加強數據分析,為管理決策和編制部門預算等提供參考依據;科學設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將考核評價的結果作為國有資產配置的重要依據;要加強對資產管理全過程的監管等。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2018年,中共中央印發《中共中央關于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中要求縣級以上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政府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更將資產管理工作要求推向了新的高度。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技術、新應用快速迭代,數字政務、智慧政務不斷走向各級政府機關,如何讓目前已初現規模的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系統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助力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更上一臺階,成為擺在現實面前的一個問題。我們認為,隨著信息化建設不同程度的提高,各級部門及單位對資產管理業務更為深入的研究與運用,依托于已有的軟硬件資源,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以新的思想、新的架構對現有已全面部署與實施的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改造與升級,優化操作模式,改善用戶體驗,將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向“全面覆蓋、動態監管、多維評價、優化服務”上發展顯得尤為必要。
二、改造原則
1.實用性原則
系統的設計思想充分體現易學易用、簡潔明了、個性化、人性化的特點,借鑒以往建設經驗,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和使用效率。收集資產管理各項業務從決策、管理到監督全過程的數據,以實用為原則,以能用為標準,可以實現對各項資產管理活動的全面控制,保證資產監管體系建設的全面性。充分發揮系統平臺數據共享、信息共享功能,將管理思想和管理要求融入到系統中,實現管理工作的全面信息化。
2.技術先進性原則
系統在設計上充分考慮未來發展,實現面向多項資產監管活動分析而不是簡單的信息管理,通過開發、引入目前主流產品和成熟的技術構件,使得系統設計合理、架構科學,具有一定的技術先進性、高度適應性和靈活性。充分考慮資產監管的制衡性原則,構建各項資產監管活動流程、部門管理以及職責分工等方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的管理體系,在資產監管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3.安全、可靠、保密性原則
在滿足資產管理業務要求的前提下,從邏輯、網絡、數據、應用等多個方面建立先進、穩定、可靠的安全體系。保證系統的有效集成,實現各功能模塊的資源共享、信息交流,構建分級用戶權限管理模式,在保證數據安全性與保密性的前提下,實現業務的應用。既要充分考慮信息資源的共享,又要注意信息資源的權限控制、保護和隔離,以滿足不同業務環境下不同的應用需求。
三、改造內容
1.全面梳理基礎信息,完善管理體系。
按照《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等最新政府會計準則與制度,結合固定資產、公共基礎設施、無形資產等相關標準規范文件以及對資產計提折舊(攤銷)的要求,全面梳理系統內基礎數據及業務數據信息,固化規范數據內容,落實全口徑管理要求,完善管理流程與內容,滿足當前及下階段工作要求。
2.豐富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效率及監管效果。
完善基礎內部控制的業務動態審批功能,采用內部控制管理理念,實現對固定資產管理過程的有效監督。動態審批控制要求各單位根據各相關資產管理業務流程,明確各崗位辦理業務和事項的權限范圍、審批程序和相關責任,建立動態審批體系。內置的靈活的申報審批流程,方便的對各級審核角色、審核步驟、審核操作進行自定義,滿足不同角色對資產管理業務的管理要求。例如資產處置業務,從單位申請開始,按照管理要求和權限(如根據金額、資產類型等條件),結合現有系統按照統一規范的管理要求,對管理活動全過程進行監管,減少違規現象發生。財政及主管部門可實時在線審批資產處置事項,依托資產系統實現資產的網上同步管理和縱橫多維溝通,對轄區資產處置管理做到實時監管把控,為部門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等其他業務系統提供輔助決策數據分析的目標。
3.建設大數據平臺,強化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
國有資產管理系統分析與決策功能是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系統上線以來,收集了大量真實、有效的資產卡片數據及管理業務數據,通過建設大數據分析平臺,將存量資產數據激活,以數據驅動決策支持,實現領導在一個窗口內對轄屬區域的全部行政事業資產從宏觀到微觀的監督管理,一目了然地分析各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總量、資產構成、資產分布、資產結構、資產變動情況,了解房屋、土地、車輛等重點資產情況,分析資產占有、使用及增減變動情況,為預算管理、績效評價、資產優化配置、制定相關制度或政策等提供依據。
4.健全資產管理評價指標,發揮績效管理作用。
結合已有存量數據及業務活動進行綜合分析,將結果充分運用,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績效進行評價,科學設立評價指標體系,對管理機構、人員設置、資產管理事項、資產使用效果、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等情況進行考核評價,考核評價的結果可以作為國有資產配置的重要依據,也是對單位資產管理工作客觀全面績效評價的手段之一。如對范圍內大型儀器、房產、車輛使用情況重點監控,包括不限于掌握大型設備的使用頻率,是否長期為閑置狀態;房屋是否存在超標或閑置狀態、車輛使用頻率;分析單位數據操作活動,如登入次數、主要操作、數據錄入時間節點等;分析業務操作規范性,如批量錄入、違規處置等;分析有償使用資產情況,如出租收益情況、收入上繳情況等。通過資產系統,將定量和定性評價指標內置系統內,其中定量指標由系統根據單位資產數據情況自動生成,定性指標由單位通過外部評價錄入至系統,由相應的財政部門組建考評組,審核報送的數據和材料,實地抽查部門或單位資產管理情況,確定各部門單位績效考核得分,以便全面促進資產管理工作。
四、結語
山東國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專注于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深耕細作,結合歷年來服務經驗,很好的掌握并分析當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痛點及難點,并進行深入思考,打造改版后的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系統,必將助力各級財政、部門及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更上一個臺階。
(本文發表在《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年8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