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業財一體化平臺功能與效用分析
摘要:《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財會〔2017〕25號)(以下簡稱制度)已正式施行,制度構建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為我國高校財務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山東國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統籌財務管理工作全局,改變會計服務監管模式,設計研發了高校業財一體化平臺,以業務為驅動,實現財務管理中預算、收入、核算工作的自動化、智能化,以信息化手段實現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的升級轉變,推動高校財務工作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財務管理信息化;業財一體化;管理會計
一、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制度要求高校在同一會計核算體系中實現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功能,使得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全面、清晰的反映高校財務狀況和預算執行信息。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通過收入、支出、結余三要素進行記賬,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通過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個會計要素進行記賬,高校所有納入預算的現金收支業務都要進行平行記賬。制度要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同時要求高校編制預算會計報表和財務報表,預算會計報表主要包括預算收入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和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現金流量表以及合并財務報表。
實行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平行記賬,造成編制分錄數量增加;按月計提折舊導致業務量增加;報表編報工作量翻倍,差異分析表編制難度大,這些都勢必增加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并對財務人員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制度帶來的影響和困難,高校必須做好財務信息化建設工作,通過信息化的科學、高效來保障財務工作的順利進行。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緩解財務人員的工作壓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高校的財務管理能力和資金監管水平,對高校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運用信息化技術,構建高校業財一體化平臺,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
山東國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政府會計制度,采用“大平臺、小應用”的設計理念,依托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及統一信息標準,構建了高校業財一體化平臺(以下簡稱平臺),通過集中授權、統一認證和自定義工作流等應用服務,集成項目庫、預算、核算、決算、收費、事項辦理、內控、績效、采購、資產、合同、人事、教務、學工、科研等全部財務管理相關應用,將管理會計、預算管理改革、政府會計改革、內部控制、績效評價、專項資金項目庫等理念和制度在平臺中落地。平臺特色功能如下:
1、項目庫管理
為實現項目管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同時,也為避免臨時追加批復預算時倉促組織項目立項的被動局面,平臺搭建項目庫管理功能,將學校所有項目進行動態管理,涵蓋項目的申報、審核、入庫、遴選排名、納入部門預算批復、結題、退庫等各環節,為項目的合理管理和有效追蹤提供管理手段。
2、預算管理
落實“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的全過程預算管理新機制。結合部門預算編報的相關政策要求,采用全員參與、全面預算的管理模式,逐步打通內外管理兩張皮,最終實現部門預算和校內預算的一致性。
3、會計核算
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內置財務機器人,銜接裝訂機器人,在實現會計核算平臺化、精細化、智能化、集成化管理的同時,達到減員增效的目的。
①通過收集的業務數據,自動生成憑證;
②支持按照個人、部門、項目、功能科目、經濟科目、往來單位等信息進行輔助核算;
③根據不同的上報口徑,提供上報上級主管部門的各種數據報表;
④支持政府會計制度,可實現新舊會計制度的整體平滑切換,以滿足會計制度改革的需要。
4、事項辦理
利用“業財融合”理念重塑業務財務管理流程,實現智能智慧,創造管理新高度,以事件驅動來記錄業務,實現“財務事務化”和“去財務專業化”。出差、日常報銷、公務接待、借款、出國出境、實習費、電話費等業務由實際經辦人將事項填寫清楚,系統便可按照自定義的事件審核流程進行相應的業務流轉與審批,然后系統會自動將業務數據翻譯為財務語言推送到核算模塊,自動生成憑證,實現業務辦理、會計核算業務數據的互通。同時,平臺對接攜程商旅、阿里商旅、滴滴企業用車、商旅E路通、優行商旅等多種商旅資源,形成從出差申請、審批、購票、住宿到學校一定時間一次性結賬的一站式差旅服務。
5、薪資管理
提供靈活的薪資項、薪資計稅基數及稅率等信息的設置,支持自定義薪資模板和計稅公式,能夠輔助財務人員快速完成薪資核算,根據薪資核算數據,自動生成個稅表及銀行代發表,實現在線發放和發放信息的實時提醒;提供按照部門類型、部門、人員等多維度的薪資數據查詢與統計;發放薪資的同時,系統將薪資數據轉換為財務語言,推送到會計核算模塊,自動生成憑證。
6、收費管理
管理學校所有收費場景,針對不同的收費項目,靈活設置收費標準,規范收費標準到生成應收到實收的管理過程,防止失誤、杜絕漏洞,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支持對校內教職工、校外人員、學生收費的信息化管理,支持多種在線支付方式并自動生成憑證。
7、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穿插于整個平臺的各項業務活動,使各項業務活動互相聯系、互相制約,改善內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主要體現在:
①明確合理的職責分工;
②嚴格的審批檢查制度;
③健全的會計制度和單位管理制度;
④嚴密的保管保衛制度;
⑤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
⑥勝任的工作人員。
內部控制制度的嚴密程度直接決定著學校提供的會計數據和其他經濟資料的可靠性,為審計提供依據。
平臺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利用業財融合的理念重構財務、業務管理流程,建設涵蓋人、財、物的全方位管理與服務工作平臺,助力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
三、創新技術,突破理念,創新高校財務管理新模式
傳統的財務軟件是面向過去、面向數據的,平臺在技術創新的支持下進行管理理念的創新,以信息化手段實現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的升級轉變,將高校財務管理工作轉向面向業務、面向過去、面向現在、面向未來,推動高校財務工作進一步提高。平臺主要解決了以下問題:
1、預算(項目庫)“三位一體”:實現校內預算、對外預算和項目庫的申報匯總等功能;
2、收費管理:通過搭建收費監管平臺、繳款平臺、電子票據平臺等平臺,互聯教務、醫保、門禁、學生公寓等各類系統,解決了學分制預收清算、違規收費、線下收費、票據打印、信息使用等問題;
3、事項辦理:利用“業財融合”理念重塑業務財務管理流程,以事件驅動來記錄業務,實現“財務事務化”和“去財務專業化”。由經辦人填寫業務信息,系統自動翻譯成財務語言,推送至核算模塊,自動生成憑證。
4、工資:搭建新的人事管理模塊,人事部門通過此功能對工資信息進行變動,生成當月國家規定津補貼的應發,避免二次勞動;
5、減輕財務人員工作量:建立以財務為核心的數據中心,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共用。內置財務機器人,減少財務人員低效重復勞動。與商旅平臺對接,實現全校差旅票據月結,切實減輕財務人員工作量。打通各項業務流程,實現憑證自動生成,解決財務人員大量的憑證錄入工作。合同、憑證、檔案進行數字化、影像化管理,解決存放與查找問題。
綜上所述,高校業財一體化平臺校外對接財政國庫業務、銀行業務、發票及非稅票據業務,校內對接科研、資產、人事、教務等業務部門,以業務為驅動,實現財務管理工作的自動化、智能化,對于提高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本文發表在《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年4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