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數據管理
元數據是指為描述數據的相關信息而存在的數據。元數據管理是數據進行數據治理的基礎。元數據管理是對涉及的業務元數據、技術元數據、管理元數據進行清查、集成和管理。建立并維護元數據庫,根據管理需要為不同的資產目錄提供不同的元數據,在數據資產登記功能展示并采集相關數據資產信息。
2、數據資產目錄管理
依據國家及本單位有關數據資產管理規定,建立數據分組目錄,并根據工作情況動態維護。通過數據資產目錄記錄單位內所有被識別的數據資產信息,支撐數據資產識別、應用、變更、清查和處置等全過程管理。
3、數據資產識別
依據管理目標,梳理本單位現有數據資源,基于業務應用和市場需求,識別數據資產及其信息要素,并登記更新數據資產目錄及信息,確保其準確、有效。
4、數據資產價值評估
根據單位數據資產及相關業務情況,建立合理的數據價值評估模型和業務模型(數據資產來源、使用面向對象等),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綜合評估法等對數據資產價值進行評估與定價,并將評估結果及時更新至數據資產目錄。
成本法
成本法指的是通過計算數據資產的生產成本或購置成本來估算資產價值的方法。即在評估基準日重新生產或購置一個全新的數據資產所需的成本總和,扣減各項價值損耗從而得到資產價值的方法。
收益法指的是估計單期收益規模、折現率、數據資產預期壽命等項得到資產價值的方法。
市場法
市場法又稱作價格比較法,是根據相同或相類似的資產的現時或近期交易價格,經比較得到資產價值的方法。
5、數據資產登記
資產管理員按照實際情況登記數據資產相關屬性信息,登記完成后提交進入審批流程,審批通過后完成數據資產登記。
?錄入數據資產信息,系統自動驗證必填及各信息項合規情況。
?數據資產審核通過后,方可對其進行變更、處置等后續操作。
? 支持根據需要,自定義審核節點、角色等流程。
6、數據資產確權
明確數據資產的所有權歸屬,旨在確保數據資產應用的合法、合規,促進數據的合理流通和交易,保護數據資產安全。
?支持維護數據資產的權屬信息、確權單位、確權時間等。
? 支持設定不同的權限級別和用戶角色來明確和管理數據資產的權屬信息。
? 支持上傳權屬證書、合同等各類確權附件。
7、數據資產應用
數據資產管理最終目的是數據資產應用,圍繞組織業務場景和發展需要,在確保安全、合規的前提下,通過共享、流通、使用等方式,促進數據資產增值,實現數據資產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8、數據資產屬性變更
當數據資產管理活動或業務需求涉及數據資產屬性變化時,系統支持根據數據資產使用情況,變更數據資產的屬性信息,主要包括數據資產的基礎屬性、使用屬性、財務屬性等。根據數據資產變更管理機制,對提交的數據資產變更申請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更新數據資產目錄。對數據資產變更全過程進行留痕記錄,支持變更內容追溯、跟蹤,實現變更過程的有效監管。
9、數據資產價值變更
當數據資產管理活動或業務需求變化引起數據資產的價值發生改變時,通過變更控制流程確保變更活動有序實施,并及時更新數據資產目錄,確保數據資產目錄信息與實際情況保持一致。
10、數據資產清查
通過數據資產清查,檢查數據資產狀態,發現數據資產目錄與數據資產不一致問題,更新數據資產目錄信息,確保數據資產信息一致性、完整性。
11、數據資產折舊
系統支持根據政策規定及單位管理需要,按照指定的折舊(攤銷)方式對數據資產進行折舊(攤銷)、統計并生成統計賬表等。包括折舊參數設置、折舊補提、月度計提、折舊信息變更、折舊查詢、折舊預測、折舊統計賬表等。
12、數據資產處置
數據資產處置,是指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前提下,通過數據資產的銷毀、出售等,優化數據資產配置,降低運營管理成本,挖掘剩余的利用價值。
13、數據資產入賬
14、數據資產安全管理
將管理手段與技術手段相結合,建立面向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數據資產安全管理機制,確保數據資產的安全可控。
15、查詢分析
對單位各類數據資產及應用情況,支持按照不同維度、不同粒度、不同側重點進行統計、匯總和分析;系統支持對數據資產登記、確權、應用、變更、處置、評估、入賬、審計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情況的跟蹤查詢,并支持圖形化的展示。
16、統計報表
系統支持生成符合相關政策規定的數據報表,可根據數據資產的持有目的、形成方式、業務模式、經濟利益的預期消耗方式等進行統計;支持根據管理需要,靈活定義所需數據指標并按指標生成統計報表。
無形數據資產信息披露表
對外購、自行開發、其他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的賬面原值(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減少金額、期末余額)、累計攤銷(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減少金額、期末余額)、減值準備、賬面價值進行統計。
對外購、自行開發、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數據資產的賬面原值(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減少金額、期末余額)、存貨跌價準備(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減少金額、期末余額)、賬面價值進行統計。